(SeaPRwire) –   上週在喬治亞州對一處Hyundai-LG電池廠進行ICE突襲後被拘留的300多名韓國人,在美國總統Donald Trump提出讓他們繼續留在美國工作的提議導致延遲後,終於將於週四回家。

這些被拘留者最初定於週三離開美國,但美國國務卿Marco Rubio在與韓國外交部長Cho Hyun就他們的釋放問題進行談判時表示,Trump希望「鼓勵」這些韓國人留在美國,一位外交部官員告訴韓國通訊社Yonhap

這位官員補充說:「這導致了離境程序的暫停,以便首先聽取韓國的立場,了解這些被拘留的國民,他們都是技術工人,是想回國還是留在美國繼續工作並幫助培訓美國人員。」該官員還表示,根據美國當局發布的錄影,這些被拘留者在被捕時曾被戴上手銬和腳鐐,他們「極度震驚和疲憊」,應該先回家,但可以在日後返回美國。據Cho表示,在9月4日被拘留的475人中,330名被拘留者——包括316名韓國人、10名中國公民、3名日本人和1名印尼人——已從喬治亞州Folkston的一處ICE設施獲釋,並將於週四下午搭乘從亞特蘭大起飛的包機返回首爾,全程無約束。

韓國Lee Jae-myung週四在首爾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每個人都被允許選擇,美國政府基本上說,『如果你想走,你可以走;如果你想留,你可以留。』」Lee說,有一名韓國被拘留者選擇留在美國。

Trump的提議似乎與上週的突襲行動大相徑庭,在那次行動之後,他曾敦促外國公司「請遵守我們國家的移民法」並「僱用和培訓美國工人」。喬治亞州官員也支持這次打擊行動,這是名為「Operation Take Back America」的廣泛行動的一部分。

但這次突襲在外交上和經濟上都造成了美國與韓國之間的裂痕。韓國官員抱怨說,這次突襲是在韓國公司同意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作為貿易協議一部分的幾週後發生的,而其依據是美國長期存在的簽證問題。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專攻東亞國際關係的助理教授Ryu Yongwook此前告訴TIME:「Trump的移民政策和推動更大外國投資的目標不一定不相容。但為了讓它們不相容,美國政府必須制定並實施一項精細的移民政策,以簡化外國直接投資的流程。」

突襲過後,Trump政府似乎願意為此做出讓步。

韓國稱突襲可能影響投資

Lee週四表示,這些「令人困惑的」拘留「可能對未來的投資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評估在美國直接營運的可行性時」。他補充說,韓國公司「不禁質疑在美國設廠是否值得潛在風險」,而且不清晰的簽證政策讓這些公司懷疑「是否應該前往」。

Ryu本週早些時候告訴TIME,Trump對合法和非法移民的強硬立場可能阻礙外國企業。同時,Ryu表示,這次突襲也延遲了喬治亞州工廠的建設,該工廠建成後將創造數千個美國工作崗位。

Lee指出,美國人在韓國的輕微簽證違規行為並不被視為「嚴重問題」。

提到:「在韓國,我們看到美國人持旅遊簽證到私人補習班教英語——他們一直都在這樣做,我們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這只是一種你接受的常態。」他指的是非法就業,政府曾試圖打擊。「但美國顯然不這麼看。」

Lee表示,韓國公司長期以來能夠引進短期技術人員——這種勞動力在「美國當地根本不存在」——以完成建設並培訓美國工人。「但現在,即使是這種基本要求也遭到拒絕。」他說。

可能創立新的簽證類別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韓國據稱已獲得保證,其國民未來再次進入美國將暢通無阻。

外交部長Cho表示,他和Rubio已討論組建一個「工作組」,以改進韓國企業的簽證系統,其中可能包括一個新的簽證類別。

Cho表示,這個類別「符合我們在長期投資的需要,並確保我們的企業在美國訪問和工作時不會遇到任何不便。」

但據Associated Press報導,代表七名被拘留韓國人的移民律師Charles Kuck質疑ICE從一開始就聲稱這些在突襲中被捕的人是「非法外國人」的說法。Kuck說,他的客戶要麼通過免簽證計劃,要麼通過B-1商務簽證入境。

Kuck早些時候告訴Associated Press,許多工人「要麼是工程師,要麼參與售後服務和安裝」。根據State Department規定,如果合同中明確規定,B-1簽證持有者可以用於「安裝、維修或保養從美國境外公司購買的商業或工業設備或機械,或培訓美國工人執行此類服務」。

Kuck告訴TIME:「絕大多數人,包括我所代表的客戶,都不應該被拘留。」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