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aPRwire) – 在劃時代的《巴黎協定》簽署十年後,世界仍在試圖解決兩個危機,彷彿它們是獨立的:氣候變遷和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危險的錯覺。如果數十億人仍生活在貧困中,缺乏電力、穩定的糧食系統或改善生活的手段,氣候進展就不可能成功。而發展,如果它忽視氣候風險,充其量只是一個短期解決方案,最終將在未來災害的重壓下崩潰。
我在巴西貝倫舉行的年度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上親身感受到了這種緊張局勢。現場的氛圍顯而易見——既有緊迫感,也有挫敗感。來自非洲各地的代表提醒世界,在巴黎做出的承諾並未兌現。富裕國家曾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減少排放並適應氣溫上升。然而,十年後,這些承諾在很大程度上未兌現。
去年在巴庫舉行的COP29會議上,已開發國家同意在2035年前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至少動員,這是一個每年1.3兆美元的更廣泛目標的一部分。儘管這代表著比之前1000億美元的目標增加了三倍,但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仍持懷疑態度。更根本的是,這3000億美元的承諾遠遠不足以滿足實際需求。The Independent High-Level Expert Group on Climate Finance 估計,發展中國家(不包括中國)需要以實現氣候和自然相關目標。承諾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依然巨大——並且正在擴大。
然而,金錢只是問題的一部分。即使資金到位,也常常未能達到預期。一項研究審視了52個非洲國家的氣候和發展計畫。它發現兩者很少有交集。氣候策略側重於排放和能源轉型,而國家發展計畫則強調創造就業和經濟成長——但沒有納入氣候目標。結果是零碎的政策,既無法帶來持久的繁榮,也無法實現真正的減排。
正如,全球氣候政策越來越面臨將發展完全邊緣化的風險。如今,超過的非洲人缺乏電力,而沒有清潔烹飪技術——這些條件會損害生產力,限制公共服務,並導致可預防的死亡。
至關重要的是,這不應被理解為一個非此即彼的兩難困境。富裕國家已經認識到,脫碳必須與並行,才能在政治上可行。全球也是如此。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不能被期望在氣候進步和經濟進步之間做出選擇。堅持將兩者作為一種權衡是既不現實也不公正的。
當氣候和發展被視為獨立的部門時,所有人都會受損。碎片化的規劃會導致稀缺資源分配效率低下,錯失具有廣泛效益的基礎設施投資機會,以及無法產生有意義的減排或持久的社會經濟進步的政策。重要的是,這不僅是非洲面臨的挑戰,也是國際氣候治理的一個盲點。甚至富裕國家也在發現,脫離經濟現實的氣候行動在政治上是不可持續的。當氣候行動似乎威脅到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或生活水準時,政治支持就會迅速流失。
隨著貝倫談判接近尾聲,一個真相應該是清楚的:氣候和發展不是相互競爭的議程——它們是同一個故事。永續發展是持久氣候進步的基礎。而氣候韌性是通往持久繁榮的唯一途徑。任何將它們分開對待的策略都注定失敗。
缺乏氣候行動的發展只是一個短期解決方案。而缺乏發展的氣候行動則是一個空洞的承諾。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