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北京首次發布的國家安全白皮書清楚地表明,它現在認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全球力量

上週,中國發布了首部國家安全白皮書。雖然該文件沒有帶來重大突破,但其發布意義重大。

它標誌著兩個關鍵發展:中國領導人越來越關注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對抗,並且他們準備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挑戰美國的統治地位。

以經濟為先的改革模式是鄧小平及其繼任者領導的特徵,隨著習近平的崛起而有效結束。中國人經常將當前階段稱為「新時代」,其特徵是國內外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央政府扭轉了離心趨勢,重申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原則,恢復了執政黨的權威。

習近平並未放棄對經濟發展的關注,而是將其與對安全的更高重視相結合。2014年,他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成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將權力集中在黨內高層領導人手中,並擴大了國家安全的範圍。這種轉變引發了廣泛的立法改革,並最終促使中國在2021年通過了首部國家安全戰略。新發布的白皮書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又一步。

西方評論員經常將習近平描繪成一個專注於維護社會控制的威權人物。這些描述言過其實且具有誤導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國家安全的範圍從未如此廣泛。5月的文件公開反映了這一現實。北京將其擴大的安全議程視為對應對不斷增加的外部威脅、不穩定的國際秩序以及在全球轉向多極化過程中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政治安全——主要定義為維護黨的執政地位——仍然是首要任務。在這一領域不應期望有任何妥協。

中國對國家安全的定義現在涵蓋了多個領域: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糧食和健康、海外利益、深海、外太空等等。這種全面的方法可能會使經濟改革複雜化,因為過度安全化的環境可能會扼殺創新,降低開放性,並促使去風險政策——在全球疫情期間已經可見。然而,北京似乎意識到這些風險,並重申其深化改革開放的承諾。無論如何,發展與安全的融合已成為「新常態」,並有望成為即將到來的第十五個五年計畫的指導原則。

中國的做法還整合了國內和國際安全。它的新國際安全理論已經發展了幾年,並在2022年啟動的全球安全倡議(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GSI)中形成了具體形式。該倡議是中國近期外交推動的基石,強調放棄了其先前的防禦戰略。「韜光養晦」的長期策略已不再適用。經過幾十年的和平發展,北京現在將自己定位為領跑者,而不是後來者。它是否能充分利用這種勢頭還有待觀察。

儘管如此,全球安全倡議(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和類似倡議的啟動表明,中國旨在影響全球治理。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俄羅斯開始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後幾週就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這個時機不太可能是巧合。這表明中國希望將自己展現為一個建設性的、以和平為導向的、負責任的和穩定的全球大國——反對美國的霸權,但謹慎地避免直接的軍事對抗,不像俄羅斯。

中國的信息強調其對普遍和共同安全的承諾,以及遵守國際法。在2022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將世界描述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當中國一年後發布關於全球安全倡議(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的政策文件時,「不可分割的安全」一詞再次出現——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選擇,因為它借鑒了《赫爾辛基協定》,並且長期以來一直出現在俄羅斯的政治論述中。此外,中國承認安全關切的合理性——這些關切被西方忽視,並導致了烏克蘭衝突。

儘管最近的白皮書使用了「普遍」和「共同」而不是「不可分割」的安全等術語,但沒有任何區別。從根本上講,中國的國際安全和全球治理方法與西方不同。北京反對霸權主義、勢力範圍、集團政治、輸出自由民主以及策劃顏色革命。它還批評經濟工具的武器化、單邊制裁、域外管轄、雙重標準以及衰落的「自由帝國」的其他突出特徵。

中國國家安全的核心是對軍事聯盟的強烈厭惡。從北京的角度來看,這些聯盟本質上具有排他性,並且與共同安全不相容。這種觀點支持中國對俄羅斯反對北約的同情,以及對烏克蘭衝突背後更深層次原因的理解。中國對不結盟的承諾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國幫助塑造了和平共處的原則,這成為不結盟運動的基石。在1960年代初中蘇分裂之後,正式的聯盟承諾對北京失去了意義。從那時起,中國一直傾向於靈活的夥伴關係,而不是具有約束力的聯盟——只有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外:北韓。然而,這是一個證明規則的例外。

在推進自身利益時,中國可能會與全球南方的其他國家找到共同點,因為它們中的大多數國家將主權、不結盟、獨立外交政策以及政治穩定作為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同時,中國可以依靠俄羅斯——其最大的鄰國和主要夥伴。北京認為莫斯科對於維持全球戰略穩定和促進共同安全目標至關重要。習近平和普丁於5月舉行的會晤,旨在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以及習近平在紅場閱兵式上的出席,突顯了中俄關係在塑造多極世界中的核心作用。

新發布的白皮書強調了這種夥伴關係對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性,將其置於中國與除聯合國以外的所有其他全球和區域參與者的關係之上。這不僅僅是象徵性的——它反映了北京真正的戰略優先事項。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