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杭州,中國,2025年4月14日 — 《杭州碼:六小龍如何起飛》一書於2025年3月底發布,引發了全國對杭州作為全球創新中心迅速崛起的討論。其中一個問題尤為突出:是什麼驅動杭州具備培育改變世界的科技先驅的能力?浙江大學 (ZJU) 在其官方網站 (https://www.zju.edu.cn/english/2025/0313/c75270a3026836/page.psp) 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強調了其在塑造這些明日之星方面的關鍵作用。深入了解該大學培養科技巨頭的故事,將揭示教育如何在科技領域及其他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浙江大學擁有128年的歷史,是AI強企 DeepSeek 創始人梁文鋒的母校,DeepSeek 是著名的“杭州六小龍”之一。梁文鋒在浙江大學信息科學與電子工程學院 (ISEE) 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浙江大學坐落於風景秀麗與科技實力兼具的杭州(阿里巴巴等巨頭的所在地),長期以來一直是科技顛覆者的發射台,其中包括 DEEP Robotics 和 Manycore Tech(也是“杭州六小龍”中的兩家)的創始人。

這種創新者輩出的現象並非巧合,而是旨在培養面向未來人才的一項審慎且不斷發展的戰略的結果。

面向未來的教育

浙江大學的課程旨在預測新興趨勢。1999年,該校啟動了中國首個大學範圍內的創新創業計劃。如今,它提供100多門創新創業課程,涵蓋核心學科、跨學科輔修課程和行業對齊的選修課程——所有課程都會不斷更新,以適應技術變革。

該大學的遠見卓識在其早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中可見一斑。早在1978年,浙江大學就成立了計算機科學系,強調人工智能理論和高級計算是戰略重點。2019年,浙江大學成為中國首批獲准提供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的35所大學之一。2021年,該校率先開設了首個國家級跨機構“AI+X”微專業,並於2025年在浙江大學的領導下進行了升級。

甚至在二十年前,梁文鋒的課程就已經包括了尖端的人工智能選修課,例如機器學習模式識別與神經網絡

“我們將深度與廣度相結合,”ISEE院長陳紅勝說。“我們的學生掌握了自己的領域,同時獲得了跨學科的流利度——使他們能夠適應並領導快速變化的世界。”

在實踐中學習

理論與實踐在浙江大學相遇。該大學已通過整合創新資源,建立一個包含創業教育、孵化和投資的綜合生態系統,從而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傑出的“創業加速器”。

超過80%的浙江大學本科生參與實踐研究或行業項目,並得到全球交流和領先公司或平台實習以及參與各類競賽的支持。

DEEP Robotics 創始人、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朱秋國在浙江大學本科學習期間發現了自己對機器人的熱情,當時他加入了 ZJUDancer 團隊,這是一個專門研究小型人形足球機器人的學生團隊。通過參與 RoboCup 等國際競賽,他不斷在機器人軟件和硬件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進。

“競賽迫使你將理論與實際問題解決相結合,”朱秋國說。“它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快速學習掌握競賽所需的知識,並進行獨立研究。”

有目的的創新

浙江大學的校訓——“求是創新”——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體現在大學致力於利用技術為公共利益服務的承諾中。

該大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創新者,還要培養有責任感的公民。“除了為學生提供創新技能外,我們還強調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信念,”ISEE副院長王偉說。

這種雙重關注點體現在本科生葉博文的獲獎項目中,他開發了一款用於送貨員的AR安全工具。“技術應該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葉博文說,並感謝他的導師楊宗銀的指導。楊宗銀自己的經歷體現了浙江大學有目的的創新文化:本科期間,他積極參加創業比賽;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回到浙江大學擔任ISEE的教授兼企業家。他繼續開發出世界上最小的光譜儀,目前正朝着非侵入性血糖監測等實際應用方向發展,有可能使數百萬糖尿病患者受益。

“我鼓勵我的學生在真正改善生活的前沿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楊宗銀說,延續了浙江大學服務社會的創新傳統。

憑藉其嚴謹的學術傳統、強大的行業合作夥伴關係以及重視好奇心和影響力的文化,浙江大學不僅在跟上人工智能時代的步伐,而且還在塑造它。隨著“杭州六小龍”的崛起,浙江大學將繼續培養下一代創新者,讓他們隨時準備好應對快速發展的世界。

來源:浙江大學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聯繫人:王女士,電話:86-10-6307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