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 2023年11月10日中國新聞網報導:

旁遮普大學農業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穆罕默德·阿什法克,於9月14日從該大學試驗田新採摘的2,000多份稻葉樣本,用乾冰保持新鮮,迅速送往武漢大學實驗室。

這些稻葉樣本是為了檢驗在旁遮普大學種植的武漢大學研發的紅聯號雜交水稻的品質。

紅聯號雜交水稻於1972年由武漢大學研發,被認為是全球三大細胞雄性不育系統雜交水稻之一,在國際農業合作和援助中發揮重要作用。

該種水稻具有高產量、強適應能力和耐高溫性,適合在「一帶一路」合作國家的熱帶氣候和易發病蟲害地區種植。

培育種子

2019年,武漢大學朱仁山和吳憲廷教授前往旁遮普大學,開展高溫抗性基因研究、推廣水稻種植技術以及改良水稻品質合作。

當年,阿什法克種植紅聯號雜交水稻,發現其產量比當地最好品種高12.5%。

2020年成立了武漢大學-旁遮普大學紅聯號雜交水稻聯合研究中心,次年該聯合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級支持和認可。

雙方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論文在全球農業領域引起廣泛關注。

阿什法克決定前往武漢大學實地考察種子田,以瞭解這個新品種。

他站在面積達1,200畝(約80公頃)的新品種洛紅友1564水稻田前,由於水稻株高而且穗豐,他興奮地說這意味著高產。

每畝洛紅友1564種子田可以產出700公斤水稻,每畝種子田可以種植200畝水稻田,總產量可達140噸糧食。

阿什法克迫不及待想與巴基斯坦同事分享這些信息,希望在巴基斯坦大規模種植新品種。

過去五年,該研究中心通過建立基地以及舉辦會議和培訓課程,在巴基斯坦開展紅聯號雜交水稻的試驗種植和推廣工作,吸引了當地農民、種子公司和政府的高度關注。

武漢大學研究團隊現在致力於提高紅聯號雜交水稻的抗菌性疾病能力,以培育更強韌和適應性的水稻品種供應巴基斯坦。

過去十年,中國向「一帶一路」合作國家提供了超過1,500項農業技術,其中包括紅聯號雜交水稻。

除巴基斯坦外,菲律賓等許多「一帶一路」合作國家也受益於紅聯號雜交水稻。菲律賓進口的70%以上雜交水稻都是來自中國的紅聯號。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肯亞和查德等非洲國家也進行了紅聯號雜交水稻的試驗種植,其產量超過當地水稻品種85%。

中國雜交水稻為巴基斯坦帶來豐碩收成的種子

http://www.china.org.cn/business/2023-11/10/content_116808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