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一站式服務的AI科技領航者百融雲創發佈的中期業績公告顯示,公司於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錄得期內營業收入12.4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2%;淨利潤達2.07億元,同比增長121%;經調整後淨利潤達2.27億元。
靚麗業績激發機構做多熱情,8月23日,伴隨著百融雲創業績發佈會的進行,該公司股價持續攀升,日內最高上漲超20%,股價高見10.36港元/股,創近兩個月高位。截至23日收盤報10.00港元/股,成交額達6115萬港元。
分析指出,與以專案制為AI商業落地模式不同的是,百融雲創跑通了AI 2.0時代的產品化變現路徑,通過MaaS(模型即服務)+BaaS(業務即服務)的服務模式匹配市場需求,使其可以靈活部署和優化AI技術,將AI的商用理想照進現實。
中報靚麗:MaaS發揮支柱效應 BaaS邁入第二曲線
面對AI 2.0的產業新時代,百融雲創進行了全新的品牌戰略調整,重點佈局以決策式AI技術為基的MaaS業務,以及基於決策式AI及對生成式AI技術進行深度探索形成的BaaS業務。
拆分百融雲創的財報數據來看,MaaS業務持續發揮支柱效應,收入穩定增長,增收且增利;BaaS業務收入高速上漲,已經成為百融雲創的第二增長曲線,且後續潛力不容小覷。
具體來看,經過多年在垂直領域的深耕,以MaaS為核心的壓艙石業務日漸夯實。中報顯示,上半年百融雲創的MaaS業務收入達4.31億元,同比增長24%。核心客戶留存率維持98%的高位;核心客戶數達146家,同比增加14家;核心客戶平均收入達243萬元,同比增長11%。
同時,百融雲創以BaaS業務為核心的第二增長曲線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動能。上半年收入8.12億元,同比增長36%。拆分業務線來看,其中,金融行業雲收入4.92億元,同比增長55%,撮合資產交易規模212.62億元,同比增長72%;保險行業雲收入3.20億元,同比增長14%,總保費規模15.97億元,同比增長59%。
百融雲創中報介紹道,全新業務線的塑造邏輯是按照收費模式和底層技術的不同,其中,MaaS業務通過輸出模型結果來輔助決策,主要按照調用量收費;BaaS業務輸出端到端的最終業務結果,按促成交易規模收費。
一站式交付解決方案破題“造血”難題
在數位經濟新時代,AI技術正在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而要確保AI技術為經濟和社會帶來長期穩定的價值,僅僅通過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是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要能深度解鎖垂直場景。
針對垂直場景的價值挖掘,各方已經探索了很多年,但是仍然面臨一些待解之題,比如純AI演算法很“靈”,但是落地卻不夠平滑,使得AI服務無法跑通閉關;再比如,AI應用場景長尾碎片化明顯,特定化、小眾場景繁多,意味著不同的AI應用場景需要不同類型或定制化的演算法,由此制約了科技公司的盈利空間。
這也是為何傳統AI公司技術用力很猛,但是卻出現了造血難的根本原因。同時,對於上述障礙的順利通關,也造就了百融雲創連續多年的盈利神話。
當然,百融雲創鎖定“MaaS+BaaS”的商業路徑並非一蹴而就,至少需要具備兩項關鍵技能:一是深耕垂直領域近十年積累的行業know-how,另一個是AI大模型BR-LLM、自動機器學習平臺ORCA以及智慧語音產品Chabot等幾大類高效能工具的加持。
萬事俱備之後,百融雲創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具體的行業應用中能夠更為精准、高效地滿足需求。以金融領域為例,百融雲創能夠提供從智慧獲客、智慧分析、信貸決策、資產運營、財富管理等全生命週期服務。
比如在金融業的存量客戶經營場景中,百融雲創打造了全流程的運營體系,通過行銷回應模型、客戶識別以及端到端行銷服務,説明金融機構在客戶經營決策上化被動為主動,實現智慧決策和高效轉化。
再例如,在小微信貸場景中,百融雲創將AI、雲計算等技術與銀行業務深度融合,構建了“產業+科技+金融”的生態模式,推動線上線下同向發力,助力銀行小微貸款實現自動審批,推動業務結構線上化發展,實現業務的規模化擴張。
分析指出,百融雲創“MaaS+BaaS”的融合模式可以有效銜接起需求端、機構端、效果端,使得AI技術在垂直場景中跑出一個完整的閉環,從而確保解決方案的高效執行和敏捷反覆運算。持續的研發投入之下,百融雲創產品矩陣更加豐富,有力支撐其在垂直行業繼續實現規模化擴張。
Copyright 2023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